分析:对台军演常态化 习近平今年要动武?

 

辽宁号

图为共军辽宁号航母。(图片来源:Getty Images)

 

近日北京当局高调公告要“征兵备战”,引发外界高度关注,与此同时,共军对台湾不断发动军演恐吓,声称要“军事行动常态化”,种种举措引发外界许多揣测。究竟中共积极备战,真的要对台海开战吗?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准备在今年出兵台海吗?来看专家深度解析。

中共军演常态化

从佩洛西访问台湾之后,中共全面升级对台湾的军事恐吓,只要一有外国政要访问台湾,中共就会再发动新的军演或者升级军演,用来恐吓台湾与外国政要。像最近美国印第安纳州州长和日本国会代表团相继访问台湾,中共除了表达抗议之外,还宣布在福建莆田沿海实施实弹演习。

国际问题专家唐浩在《世界的十字路口》节目中表示,中共准备要片面地改变台海现状,要通过频繁的、常态化的军演,来增强对台湾的恐吓,也恐吓支持台湾的世界各国;同时,中共还要用频繁的台海军演,让台湾和国际社会“习以为常”,从而抹消海峡中线的存在,把台海“内海化”,把台湾主权进一步地压缩矮化。这就是一种“灰色地带”的“蚕食战”伎俩。

外界担心,台海会不会真的开战呢?双方会不会擦枪走火、引爆战争呢?

唐浩认为,在二十大之前,习近平为了保持对外的强硬姿态给党内看,所以中共在台海的军演行动基本上不会降温。到了二十大之后,有可能会稍微放缓一些,因为台湾11月底会有重要的“九合一选举”,如果中共军演不放缓的话,那么台湾几个亲共政党就会被军演重创选情,这样反而不利于中共未来对台湾政治圈的渗透与操控。

不过最关键的是要看习近平和拜登11月的“拜习会”谈得怎样。因为中共现在需要修补国际关系,避免习近平连任后马上就被外交孤立和技术孤立。可是中共又想要把台海“内海化”,这不但会跟美方的印太区战略直接冲突对撞,还会冲击全球超过一半的货物航运,所以包括美日韩印澳等国家都不希望中共改变台海现状。

唐浩说,如果拜习谈的结果并不愉快,那么中共对台湾的“军演常态化”可能就会继续升温,台湾当然也会遭遇更大的军事恐吓压力,但是国际社会对台湾的支持也会相对地跟着升级。

他分析,台海在今年、甚至明年应该都不会真的全面开战,毕竟中共还没有足够的军事力量跟各国同时对抗,中国经济现在也非常脆弱,所以台湾会继续在美中强权的对抗当中,维持目前这种“高度紧绷、高度安全”的恐怖平衡状态。但是不能排除,中共会制造小规模的军事摩擦,一方面是用来宣泄国内的政治压力与社会压力,转移中共跟人民之间越来越激烈的矛盾;另一方面是用来试探美国与台湾、日本等国家,会怎样应对台海的军事状况,也就是用“小战”来侦察敌情,为将来的“大战”做准备。

中共高调备战

针对中共国防部最新的扩大征兵计划中,一是“征集对象以大学生为重点”,另一个是“优先批准理工类大学生和备战打仗所需技能人才入伍”。外界质疑当局是不是真的要准备开战攻打台湾?

唐浩表示,中共确实一直都在备战,一直在为两岸之间的战争备战,一直在为美中之间的决战备战,这一点是肯定的。只是差别在于,过去中共是隐而不宣地秘密备战,不管外界怎么质疑询问,他们都不回应,但现在中共是刻意公开备战,而且还高调地通过党媒和政府公告去强调,说要优先征集“备战打仗所需技能人才”。这一点,就很有猫腻了。

所以他认为,中共最近高调宣传征兵,宣传“备战打仗”,其实就跟他们不断军演一样,是在以备战和军演的名义,对台湾和国际社会发动心理战,要让台湾跟国际社会觉得恐惧、紧张,从而有所“收敛”,少做那些会刺痛中共玻璃心的事情。

同时,中共也在通过高调征兵的举措,在对国内人民发动舆论战,要展现“党对台湾、对美国都是很强硬的”形象,用来修补前阵子啊,中共严重恐吓佩洛西、最后却龟缩逃避的“纸老虎”政治事故,要用来修补党的形象,同时也维稳人民的反党情绪。

中共扩大征兵

中共这次征兵公告还有一个重点,就是“研究生毕业生及在校生应征入伍年龄放宽至26岁”。唐浩表示,这段话表面上看起来,是为了招募更多理工科的科研人才,所以放宽了年龄限制,而且是不管是在校的、毕业的都可以应征入伍。但考虑到另一个重点,中国目前的失业率持续飙高,其中失业最严重的族群就是18到24岁的青年人,失业率将近20%,换句话说,每五个青年人,就有一个人失业。这还只是官方“压缩平衡”过的美化数据,实际的原始数据只会更高。

唐浩表示,对照国防部征兵公告的年龄要求,放宽到26岁,就可以明白这次中共扩大征兵的一个重点,其实是在“经济维稳”和“社会维稳”。他们要设法吸收这些可能“毕业即失业”或者“已经失业”的青年学子,进到部队里去待着,至少有饭吃、有人管,就不会作乱,就不会在社会上形成一股反党、反政府的失业大军。更何况这些人很多都是高学历的知识青年。

唐浩说,总的来看中共确实一直在整军备战,一直都有进犯台海、与美台决战的企图,只是从实力上看、从时间点上看,现在短期内都还不是中共发兵开战的时候。

 

 

文章转载自  看中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