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封城压制消费 但物价上涨通货膨胀抬头
中国坚持“清零”防疫政策不惜采取封城等措施,数亿人受影响也导致消费低迷,但是,9月9日发布的CPI和PPI数据显示,物价仍在上涨,通货膨胀有增加的趋势。
中国全境超过70座城市下半年以来陆续被置于全城或部分防疫封控之中,因为各省市地方政府正赶在中共20大之前以“清零”的姿态向中央邀功请赏,各地受封控措施影响的人口总数超过三亿人。
根据中国《财新》杂志整理数据,9月初,中国有26个省市自治区的103个城市报告疫情,创2020年初疫情出现以来的最高纪录。
9月5日,中国国务院披露了19条刺激经济新措施的细节,作为“稳经济一揽子政策” 的接续政策措施,其中包括增加3000亿元(人民币,下同)政策性开发性金融工具,以及2000亿元能源保供特别债等。
不少金融机构因此下调中国今年增长预期。在此情况下,新一轮刺激政策呼之欲出。但回顾2008年,中国同样大力刺激经济,却造成不少苦果,并需要此后多年来消化。这一轮数以万亿的资金投入,能否避免重蹈覆辙?
虽然北京当局不断发布刺激政策,但总体经济情况堪忧,出口减弱、投资无力、消费低迷。
9月9日,中国国家统计局(NBS)公布的数据显示,消费者价格指数(CPI)较上年同期上涨2.5%,低于7月份的2.7%和分析师平均预测的2.8%。
其中,食品分类方面,猪肉价格上涨22.4%,涨幅比上月扩大2.2个百分点;在猪肉价格上涨带动下,鸡肉和鸭肉价格分别上涨6.6%和12.7%,涨幅比上月均有扩大;鲜果和鲜菜价格分别上涨16.3%和6.0%。食用植物油和粮食价格分别上涨7.9%和3.3%。
由于能源和原材料价格下跌,生产者价格指数(PPI)上涨2.3%。生产者价格指数触及18个月低点,反映出经济受到内需疲软的困扰。
据路透社报道,凯投宏观分析师Sheana Yue和Zichun Huang在一份研究报告中表示:“由于大宗商品价格持续回落以及比较基数的提高,今年剩余时间内工厂的通胀率将进一步下降。”
路透社认为,官方和私人数据表明,中国这个世界第二大经济体在8月份进一步失去动力,房地产市场疲软、COVID-19遏制措施和电力短缺削弱了消费和工厂活动。
需要注意的是,从近些年各个地方政府的举动和官媒的报道来看,中国经济数据饱含水分。在2007年,时任辽宁省委书记的李克强就公开表示中国的经济数据“仅供参考”。
对于中国国家统计局的数据,民众也纷纷质疑,自身对物价上涨幅度的感受远远超过官方数据,并调侃称,“统计局制作数据,对‘平稳’物价立了大功”。
消费者物价指数(Consumer Price Index,缩写作CPI),在经济学上,是反映与居民生活有关的产品及劳务价格统计出来的物价变动指标,以百分比变化为表达形式。它是衡量通货膨胀的主要指标之一。CPI往往是市场经济活动与政府货币政策的一个重要参考指标。CPI稳定、就业充分及GDP增长往往是最重要的社会经济目标。
中国国家统计局统计调查涵盖全国城乡居民生活消费的食品烟酒、衣着、居住、生活用品及服务、交通和通信、教育文化和娱乐、医疗保健、其它用品和服务等8大类、262个基本分类的商品与服务价格。
另外一个影响CPI的主要因素是猪肉价格。CPI又被戏称为“China pig index”,CPI覆盖约700个代表性的商品种类。食品类在2016年以前占比大致在1/3左右,2016年调整之后占比1/5左右。而单纯猪肉这一项,在CPI权重占比约3%。
来源:看中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