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家:鸿海深夜切割紫光 疑点重重?
近日鸿海宣布子公司富士康释出紫光股权,处分总金额53.8亿元人民币,震惊市场。鸿海为什么要抛售紫光股权?是否为了布局2024台湾总统大选?国际问题专家唐浩解析。
经济日报报导称,鸿海16日晚间正式宣布,旗下工业富联转投资且持股99.99%的兴微基金,以不低于人民币53.8亿元(约新台币237.17亿元)的价格,全数处分北京智广芯控股有限公司及紫光集团有限公司持有的股权。
鸿海表示,处分后,兴微基金对北京智广芯控股及紫光集团持有股权为0%。
公开资讯显示,紫光集团是由北京清华大学创立的半导体企业,后发展成中国最大的半导体科技企业,是中共研发芯片的“国家队”主力成员。紫光曾经在2015年发下豪语,说要“买下台积电、并购联发科”,但因紫光到处并购企业,负债高达2000亿人民币,最后在2021年7月宣布破产重整。
到了今年7月12日,紫光宣布完成破产重整工作,由北京智广芯控股公司持股100%,成为最大股东。台湾的鸿海集团居然也是紫光的新股东之一,投资金额53.8亿人民币。当时,鸿海集团也是紫光的新股东之一,投资金额53.8亿人民币。
由于鸿海这项投资案未先向台湾政府报备申请,所以当时引发社会讨论,质疑鸿海是否要砸钱输血紫光,帮中共发展半导体,也因此一度传出台湾国安单位找上鸿海,要求撤资,因为台湾担心这项投资可能造成台湾国家安全与经济安全问题。
为何现在鸿海又主动宣布卖出紫光的所有股权吗?国际问题专家唐浩在自媒体节目《世界的十字路口》指出,首先,鸿海投资紫光的手法非常低调、拐弯又拐弯。鸿海是通过中国子公司“工业富联”来转投资,鸿海对工业富联持有84%的股份;然后通过工业富联投资98亿人民币,取得“兴微基金”的99.99%股权;接着再通过“兴微基金”投资晟粤广州公司53.8亿人民币,持股48.91%。
然后再让晟粤广州把这53.8亿人民币,全部投资北京智广芯公司,取得20.04%的股份;而北京智广芯则拥有紫光的100%股份。换而言之,鸿海通过四层的转投资,迂回曲折取得紫光20%股权。
唐浩提到,鸿海董事长说投资紫光是“简单的财务投资”,“但是如果简单,为什么需要这么费尽心机地层层转投资?很显然是想要层层转手来“洗身份”,尽量不想让人知道鸿海投资紫光。”
还有,全资控制紫光的北京智广芯公司,鸿海入股了20%的股份,但是智广芯的最大股东、“建广资产”的子公司建广广铭,来头可不一般。建广资产是中共国有的控股公司,股权非常复杂,但整体上国务院的实际控股达到51%。
唐浩质疑,中共官方通过色彩淡化过的国企来投资控制紫光,而鸿海也投资入股紫光,这是巧合吗?而且国务院的建广公司,持有智广芯的股份是20.22%,而鸿海辗转持有的股份是20.04%,刚好比国务院少那么一点点,让国务院握有最大股权来指挥智广芯与紫光。这是巧合吗?
他认为,鸿海明明是最有高科技企业的运营经验和运营人才的,却不主导紫光的运营,反而要交给国务院背景的国企,这背后显然是有一定的政治正确和政治考量。
唐浩推测,鸿海现在放弃投资紫光,一个很主要的考量还是地缘政治的风险考量。鸿海是富士康的母公司,富士康的最大客户是苹果公司的手机代工,但是现在中美处于史上最尖锐的对抗竞争状态,鸿海正好被夹在中间,正好位在最前线。
众所周知,美方正在组织科技封锁战,要截断中共的半导体技术与芯片发展。这时候鸿海却投资紫光,难免会被美方怀疑“你到底是站哪边?”如果鸿海不紧急煞车拐弯,很可能就会被美方的猛烈炮火波及。
另一方面,富士康郑州厂10月才刚爆发疫情,引爆前所未见的员工逃亡潮,导致富士康一度生产停摆,还耽误苹果公司的年底购物季大订单。这一点对苹果公司和其它外国企业来说,会更担心富士康留在中国生产的风险太高,因此都在考虑撤单和转单,转移到其它国家生产。这对富士康和鸿海来说,更是攸关生存的警讯。
综合以上种种因素,唐浩认为,鸿海这时候宣布跟紫光脱钩,一方面可摆脱台湾方面对于国家安全的顾虑与调查;另一方面也可以减少美方疑虑,减少跟美方在对华政策上的冲突摩擦,才能减少损失、减少美国订单的流失。
来源:看中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