习近平罕见放软身段 当起“啦啦队长”
中国经济的成长率降到40年来最低的水平,经济大幅下滑也直接导致中共政权危机。美媒称,随着清零防疫政策被取消,习近平由从中国经济的纪律委员摇身一变,成了“啦啦队长”。
经济危机下习近平身变啦啦队长
《纽约时报》1月13日发表评论文章指出,在2022年的贺词中,习近平未提及中国经济,但在2023年的贺词头一分钟,他就盛赞了中国经济,表示中国“继续保持世界第二大经济体的地位”,并指政府“采取减税降费等系列措施为企业纾难解困”。
不久前,习近平和其他高层领导人在制定2023年政策目标的会议上表示,有必要提振经济,并承诺支持民营部门。随后中共官员也开始对商企表现出友好。
文章形容道,随着清零防疫政策被取消,中共领导人习近平开始关注经济,从中国经济的纪律委员摇身一变,成了“啦啦队长”。
疫情爆发3年来,中共当局严苛的“清零封控”政策对中国经济和民生造成严重伤害。中国房地市场跌至冰点,民企商铺大量倒闭关门,失业率攀升,年轻人找不到有前途的工作,消费低迷。加上地方政府资金枯竭,中国经济的增长率已降到几十年来的最低水平。经济危机导致“白纸运动”的兴起,也冲击了习近平的统治地位。
文章表示,就像一个月前中国突然逆转了“清零”政策一样,最近这次180度的大转弯等于承认了中国经济的脆弱状态。
随着习近平当局整顿民企走入尾声,中国央行本周表示将放松对科技公司的监管。财政部部长刘昆对官方媒体表示,中国打算在2023年扩大财政支出规模,用刺激措施、补贴和减税相结合的做法,支持经济复苏。
对此有专家认为,中共的经济政策转变,并不能减低市场的担忧。总部位于北京的投资咨询公司博达克的董事长邓肯.克拉克对《纽时》表示,与过去相比,企业现在认为在中国开展业务有更大的风险。“人们目前没有信心,这个问题不会消失”。
许多商界人士对中共应对疫情的做法,以及意识形态对经济政策的影响越来越大感到担忧,苹果公司等大型外资企业已开始加紧在中国以外的地方增加供应链。
中国经济学家向松祚对《纽时》表示,他不认为中共领导人对商业的态度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但由于经济的不景气,他们的语气有所软化。向松祚认为,政府称要“安抚民营企业”,但政企的紧张关系依然存在,因为中共要保持对民营公司的控制,不会把监管责任推给市场或现行法律。
习近平救经济是否有效?
一些国际知名的金融机构都正在调整对中国经济的预测,认为中国2022年的GDP仅为3.2%,远低于预期的5.5%。高盛 (Goldman Sachs) 已将中国 GDP 将超过美国的预测推迟到2035年。
德籍中国学者张俊华1月12日对德国之声表示,习近平在政策制定上的急转弯,道理只有一个,就是为了拯救经济。 因为只有经济才是中国共产党最主要的合法性来源。
法国历史学者梯耶利・沃尔(Thierry Wolton)对费加罗报说,3年全方位封锁让中国与世界隔绝,后果是贸易崩溃,在国内,生产力暴跌,失业率暴增。再加之房地产超过3000亿美元的巨额债务,如果经济机器仍然处于停滞状态,这些债务将是无法消化的。如果经济出了问题,中共将失去所有残余的信用,因此对中共而言事情变得非常紧迫,急转弯,否则会让国家沉陷于危机之中。
时事评论员梁京撰文分析:经历了这场全球大疫的中国经济大势已去,也就是说,中国经济已经越过了由盛而衰的历史拐点。但是,仍有一些重要的机构,对2023年中国经济反弹做出了相当乐观的预测,而他们不可能不知道,连中国体制内的顶级专家都对中国经济做了病入膏肓的诊断。
文章表示,就2023年中国经济的前景而言,最大的风险因素其实不是来自经济本身,而是来自习近平的人事安排并未搞定,而距离两会还有近两个月的时间。这两个月内,中共高层会不会出现大变故,这是所有分析中国经济的人现在都不可能迴避的问题。与此直接相关的就是权力的交接是否顺利。一个可以想见的挑战就是,即将离任的高官不敢提出重大政策建议,尽管他们对实际的风险知道的比即将上任的新人要更全面和深入。在这种情况下,习近平想不插手也难,但只要他一插手,就会极大地增加决策风险,因为他其实没有能力把握中国经济的风险,正如他不能把握疫情的风险一样。
文章认为,目前中国救经济的主流思路一个是激励私人企业家,这完全是作秀,因为习近平已经完全没有了信誉。另一条思路就是救房地产市场,这个思路其实也很难奏效。
来源:看中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