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银行业存取款有新规 民称被当犯人审
中国民众去银行存5万元人民币,被要求出具收入证明,储户称感觉在审犯人一样。这是中国央行此前暂缓施行的规定,现在悄悄的被执行了。
2月7日,据中国每日经济新闻报道,浙江湖州一位女士发布视频称,去银行存5万元(人民币,下同),被要求提供收入证明等材料。该女士表示,柜员问她,在哪里上班、钱从哪里来,还要收入证明,让她觉得像是在审犯人,很不舒服。
于是,这位女士直接抽出了100元,存49900元,几分钟就办完业务,银行还送了一桶食用油。
据悉,各银行的规定不完全一样。据报道,中国建设银行的工作人员说,“存取款5万元以上的,需要告知资金来源,超过30万元的需要储户填表。”
中国工商银行的工作人员说,“存取款5万元以上,我们只是口头问一下,后台需要勾选一个资金来源,相关信息会报送人行(央行),不需要什么证明文件。但是金额超过30万元的,会要求填单子。”
“存款5万元不需要,但是30万元需要登记。”华夏银行某支行相关负责人提到,不过,如果是“一次性金融交易”,存取金额超过5万元的,需要储户提供基础的身份信息以及款项来源。“这是人行(央行)的规定和要求,我们需要进行留档。”
一次性金融交易是在该银行没有任何开卡、交易记录,但是需要进行现金汇款等交易行为,银行需要留存客户的有效身份证信息复印件等文件。
中国央行网站在2022年1月26日发布信息,其与中国银行保险监督管理委员会、中国证券监督管理委员会三部门联合印发《金融机构客户尽职调查和客户身份资料及交易记录保存管理办法》(以下简称《办法》)。
值得注意的是,其中有与中国民众存取现金、汇款、购买基金等息息相关的几项内容。
《办法》第十条提到,商业银行、农村合作银行、农村信用合作社、村镇银行等金融机构为自然人客户办理单笔5万元人民币以上或者外币等值1万美元以上现金存取业务的,应当识别并核实客户身份,了解并登记资金的来源或者用途。
自然人客户是一个法律概念,自然人是指在自然条件下诞生的人,自然人与法人都是民事主体。自然人客户的“身份基本信息”包括客户的姓名、性别、国籍、职业、住所地或者工作单位地址、联系方式,身份证件或者身份证明文件的种类、号码和有效期限。客户的住所地与经常居住地不一致的,登记客户的经常居住地。
当时有分析人士指出,官方此举是担心银行业出现问题,故想进一步监控现金走向,亦想打击走资。
在2022年2月21日晚间,中国央行网站刊登的通知显示:原定2022年3月1日起施行的《金融机构客户尽职调查和客户身份资料及交易记录保存管理办法》因技术原因暂缓施行。相关业务按原规定办理。
但是,中国民众并不认可央行“因技术原因暂缓施行”的说法,有人在网络评论称,“不是技术原因,而是没有意义,还会引起老百姓不满”;还有人说,“储蓄存取自由是基本法理,否则个人财产保护就成了空谈,现在才注意这个这个问题未免太晚了。”
而最新的信息表明,中国央行此前暂缓施行的规定,现在悄悄的被银行业执行了。
来源:看中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