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中女主播辩论 刘欣承认中共盗窃知识产权
当地时间周三(5月29日)晚8时,福克斯商业网络电视(Fox Business Network)女主播翠西‧里根(Trish Regan)与中共央视英文(CGTN)女主播刘欣的辩论在福克斯电视台进行,两人就贸易话题进行现场辩论。
两位女主播都进行了充分准备,基本上按照一问一答的方式进行。双方涉及美中贸易的多个话题,包括:美中贸易谈判能否达成协议、中共知识产权盗窃、在华外国企业强制技术转让、关税、中国作为第二大经济体仍从世界银行大笔借贷以及中共的国家资本主义等多个话题,甚至涉及了最近的华为问题。
刘欣的回答跟外界预测的一样,严格遵循中共的宣传路线和对外口径。
比如在辩论中,里根提问,在知识产权被盗情况下,美国公司怎么在中国做生意?刘欣则回答,可以问问在华的美国公司,他们多数在中国赚了很多钱。
然后刘欣说,她不否认中国有知识产权和窃取商业机密的问题,并指,中国(中共)政府和中国社会也很重视此问题。同时,她话锋一转,这种问题哪里都在发生,不能因为这些问题就说美国人或中国人在盗窃。
有意思的是,里根在开场白中说,刘欣所在的环球电视网(CGTN)是中共控制的,虽然刘欣代表与她不同的观点,但她也欢迎刘欣上她的节目交流不同的观点。刘欣则马上撇清关系说,她不是中共党员,她是作为CGTN记者参加节目。
网络上则流传刘欣在就读南京大学外国语学院时就加入了中国共产党。不过此消息无法证实。
在总结与CGTN主播刘欣的辩论时,里根表示,刘欣说自己不是共产党员,但中国(中共)媒体不接受党的信仰岂能运行?
现场连线专家哈德逊研究所的中国问题专家白邦瑞(Michael Pillsbury)回答说,刘欣很谨慎,坚守中国(中共)官方的路线;他开玩笑说,刘欣如此作答是不想立即被捕。
公开资料显示,里根今年47岁,目前是福克斯Trish Regan Primetime节目主持人。她毕业于哥伦比亚大学,此前在彭博电视、哥伦比亚广播公司等媒体任职。
中共央视的刘欣毕业于南京大学外国语学院,曾先后任央视英语国际频道主持人、央视驻日内瓦记者,现为中共国际电视台(CGTN,CCTV在全球设立的环球电视网)《欣视点》栏目主持人。
近年来,中共政府花费数十亿美元扩大其在海外的媒体业务。《华尔街日报》报导说,中共国家媒体的任务是将共产党的观点传播给外国观众,对外讲好“中国(中共)的故事”。中共媒体在美国报纸上购买插页整版广告,宣传它们的观点,其通讯社新华社更是买下曼哈顿时代广场的大屏幕、24小时宣传。
不过中共虽花巨资,但收效甚微。特别是在美国政府加强对外国代理人的执法后,中共的CGTN已正式登记为外国代理人,在其Youtube频道上的每个节目都已标注“CGTN由中国(中共)政府全部或部分注资”。
中共让刘欣和里根辩论别有用心
《华尔街日报》报导说,对由中共政府出资建立和运营、中共中央电视台旗下的环球电视网(CGTN)来说,这场美中主播辩论是一个机会。专家表示,中共希望借助里根跟CGTN刘欣之间的辩论,让共产党控制的中共电视网络在美国露脸。
香港城市大学传媒与传播系教授李希根告诉《华日》:“让代表中国(中共)政府观点的人跟福克斯对话是中共政府的黄金机会”,因为即便中共政府愿意付费购买这样一个时间段,也可能不会引起观众的注意。
前北京外国语学院副教授、旅美学者乔木在Youtube的视频节目中说,以前没人看中共媒体,这次中共媒体通过一个是抓住美国媒体的破绽、女主播的特点来驳斥,另一个是藉美国媒体的平台宣传大外宣。
香港浸会大学传理学院高级讲师吕秉权更指出,刘欣参加辩论,某种程度上来说是一种中共国家行为,是中共近年来灵活多变的“大外宣”策略之一。
“我们把它叫新闻碰瓷。”乔木说。作为新闻类专业人士,乔木认为,里根最大的优势是新闻自由,而刘欣代表的是官方喉舌,有体制缺陷、说话不自由,也可能是念稿子机器。
“这些人良心坏,但并不傻。……就是因为中共这个体制、这个饭碗,为其辩护。”他说。
中共不敢直播辩论现场
但是,这场现场辩论同样也会给北京带来相应的风险。中共一直严格控制大陆民众收看外国电视频道,并屏蔽大多数西方新闻机构的网站,以及像推特这样的社交媒体。
中共当局也同样担忧,若全部公开透明辩论,直播中一些不可预测内容或无法做出强有力的掌控,因为控制民众的思想会比控制央视的传播口径困难得多。
之前大陆网民就质疑,这场辩论中共央视是不敢对等直播。果不其然,到临门前变卦。
中共外交部发言人周三在例行记者会上还回答,CGTN会报导辩论、现场直播。几小时后,CGTN对外表示,原打算在中国大陆播放该节目,但由于福克斯拥有版权、而中方主持刘欣只是作为嘉宾身份出现,因此无法直播,将改为实时更新。而相关内容将在刘欣稍后的节目中编辑后播出。
紧接着刘欣在推特发文确认此事。
这场辩论恰逢中共镇压天安门广场民主示威30周年纪念日之前。“对(中共)领导人来说,这是一个敏感的时刻,”香港大学中国传媒研究计划的班志远(David Bandurski)告诉华日。“这样的时刻可能出错。”
文章转载自大纪元
更多精彩文章,见还原中国主页(免翻墙网址:https://x.co/t7777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