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政破产:中共掘地三尺再割韭菜

作者
财经冷眼

“螳螂捕蝉岂知黄雀在后”,国内网店商家火爆数年后终于成了韭菜2.0(图片来源:Angelov/Adobe Stock)

“螳螂捕蝉岂知黄雀在后”,国内网店商家火爆数年后终于成了韭菜2.0(图片来源:Angelov/Adobe Stock)
 

美国政治家本杰明·富兰克林有一句名言:“只有死亡和税收是不可避免的”。这句话放在美国人身上合适,但放在中国人身上更合适。这些天,中国有一个行业的人,因为被征税的问题正在焦头烂额,准备倾家荡产,这个行业就是电商,而焦头烂额的就是这些网店的店主了。

前几天,天猫、淘宝、京东等这些网店里的商家可以说彻底慌了,因为中国各地的税务部门开展了突击检查,要求天猫、淘宝、京东等一些网上平台的网店商家,按照其销售收入补税。根据报道,北京税务部门第一批已经通知了大约2000家店主,一次性按照支付宝的进账额度补税,而补税数据甚至还追溯到了2017年,基本上就是要补缴三年的税款。如果仅仅交税啊,其实也倒无所谓,可为难的是,这些店家们吹的牛皮也要上税,怎么说呢?因为开网店的店主基本上都有一个潜规则,就是自己花钱请人来买自己店里的东西,制造假的销售记录,制造一种自己的产品很好卖、很畅销、被哄抢这样一种感觉来营造人气,这个行为就叫“刷单”。在大陆,只要做过淘宝、天猫的基本都知道,可以说现在有90%以上的店主,全部都是通过“刷单”来造假销售记录,不“刷单”的店主可以说非常少,也做不到。这样就产生了一个问题,真实的销售数据和刷单之后的销售数据差别就非常之大,而现在,税务部门要求电商卖家按照“刷单”的销量来补税,这样店主们所要缴的税,就比按实际销量计算出的税额要高很多,所以这些天,网店店家补税的消息就在朋友圈以及国内的一些自媒体上刷屏热议。我看到网络上一个武汉天猫店的店主发的一个帖子,说根据支付宝的数据,三年核算出来需要补税高达多少呢?800万人民币,他“倾家荡产”也交不起,这是他的原话。

 

中共官方这一征税行为基本上可以说是有预谋的。2019年1月1日《电商法》正式实行,将税收问题纳入了《电商法》的范畴,明确了税收的范围,纳税主体等等内容,基本上就是为现在的补税在做准备,而且这一补就是要补三年的。其实大家认真想一下,如果按照法理的原则,法不溯及既往。2019年元月份出台的电商法,凭什么要大家补2017年到2018年营业收入的税?这很荒唐的,就是不合理,但在中国,你想和政府讲理是没有地方的。这个事情出来之后,网络上就一片非议,都认为政府是在割韭菜。有的说这是韭菜熟了得开始割了,有的就说这哪是割韭菜,根本就是掘地三尺刮地皮,连韭菜的根儿都得刨掉。原来李克强总理号召大家摆摊儿,也是用心良苦,至少摆摊后不会秋后算账。当然,有人认为是中国政府国库空虚到了极致才会做出这种下三滥的、在苍蝇腿上割肉、在蚊子肚子里刮油这样一件蠢事,非常恶心。

现在工厂倒闭裁员,失业问题恶化,这个时候大家能有个饭碗、保证不失业、不给政府添麻烦,其实就不错了,可中共政府居然还在想这种馊主意来征税,确实是非常招人恨的,那么这也从一个侧面说明中国的财政状况已经到了山穷水尽、大厦将倾的地步。如果结合现在疯狂的高速公路收费,或者是违章贴罚单,以及前段时间卖头盔等事件来看,这个判断基本上是在一步一步的被验证,就是政府的财政要垮,彻底枯竭了。我们就来看一下最近中国官方公布的一些财政数据,确实,这个财政恶化的速度是在加快。今年一到五月份,全国一般公共预算的收入累计是77600多亿,同比下降多少?13.6%。就是公共预算的收入。其中前五个月,全国税收的收入是66800多亿元,同比下降了14.9%。作为一般公共预算收入主要来源的税收收入,仅仅受到疫情加速蔓延的影响,酒店、餐饮、旅游、交通等一些服务业都是断崖式的下跌,加之国内的消费非常低迷,外贸出口被阻断,税收锐减14.9%也在情理之中。

刚才提到的的是公共预算收入中的税收收入的情况,现在我们看一下今年前五个月的非税收收入情况。今年前五个月的非税收收入是10800多亿元,同比下降了4.9%。非税收收入,主要是指一些行政性的收费,比如说高速收费,违章罚款,可能这部份的工作比较努力,所以收费的降幅只有4.9%,比税收降幅足足少了10个百分点,算是比较好的。当然,政府收入除了税收、收费之外,还有政府性基金的预算收入,其中主要就是政府卖地收入。一到五月份,累计全国政府性基金预算收入是23,600多亿,同比下降了4.5%。一般公共预算的收入和政府性基金收入两块加起来了,前五个月总共是十万亿的收入。前者大约占了80%左右,这一块收入下降了13.6%; 后者占了20%左右的权重,下跌了4.5%左右,所以根据两者的权重综合起来,下跌幅度至少是10%以上。在二月份三月份,这样的跌幅都高达20%以上。五月份是有所收窄,但下跌的态势还是没有变。

货币和财政是国民经济的两个轮子,可以说是互为表里,缺一不可。而财政收入的同比数据,2019年之前都是两位数的增加,那现在不增反降,这对于之前就还不起利息的地方政府来说,完全是要命的。而这种税收收入和非税收收入同时下降的情况,在中国过去30年的历史中还没有出现过。当然,如果财政收入在下降的同时,财政支出下降得更快,那么财政状况还是可以维持下去的。所以,我们再看一下今年前五个月的财政支出有没有大幅度的下降。今年1-5月份累计,全国一般公共预算支出是90200多亿,同比下降2.9%。其中,城乡、社区、交通运输、科学技术等部分的支出,降幅是最大的,达到了两位数。而1-5月份累计,全国政府性基金预算的支出是31,800亿,同比增长了14.4%,所以两者加权算下来,那1-5月份的财政支出其实是增加了1.5%左右。

今年前五个月,整体财政收入是下降了10%以上,但是开支却增加了1.5%,这完全是正在恶化的一个“剪刀差”,所以今年的财政状况可以说是非常之差。根据彭博6月7日的报导,中国财政在2020年面临着巨大困难,公共预算收支的缺口将达到7万亿。那么不管是社保基金缺口还是税收收入,非税收收入的减少以及因为疫前导致的经济刺激,公共卫生开支的增加都将成为这个缺口扩大的推动因素。缺口到底是不是7万亿,只有中国政府自己最清楚。前段时间李克强说,发行特别国债1万亿,同时财政赤字是1万亿,两万亿一起是转移给地方,支持地方经济发展和救灾工作。后来,就在全国范围内发生了财政赤字货币化的一个大讨论,其实真正的焦点就是央行要不要印钞购买国债的问题。如果财政部发行的国债直接由央行购买,基本上就回到了朱镕基上世纪90年代初,让央行独立之前的一条老路,就是央行印钞给政府花,国库等同银库。财政部缺钱就找央行印,那么没有锚,没有准线,最终就是一轮又一轮的恶性通胀。而这一次,央行还是占了上风,最终财政部没有找央行印钱来买国债,而是通过二级市场上来发行国债。

中国前两批特别国债,在6月18日已经发行成功,两批国债的总面值加起来是1000亿,分别是5年期和7年期品种。它的中标利率分别是2.41%和2.71%,这个利率还是比较高的。相对于正常的二级市场国债收益率低了13个点,那么这样的国债收益率,它导致其认购量的就不是特别火爆,因为相对于中国其他的收益的品种,它的利率不算高,所以7年认购量是2.76倍,这个比央行在香港发行的离岸央票要冷淡很多,发行当天,央行还进行了短期逆回购提供流动性这样一个操作。那么在财政收入下降、支出增加的情况下发行特别国债,它是弥补资金缺口,拯救地方经济一个不得已的手段。国债的利息由中央和地方政府来共同承担,但是我们对比一下来看,日本国债比GDP的占比虽然达到了200%,但是10年期日本国债的收益率只有0.05%,这是非常低的。而中国国债占GDP占比虽然只有70%,比日本低了三分之二,但是要支付比日本高五十倍的利息才能正常运行,因为中国国债的发行利率都是2.7%,这个比起日本的0.05,高到不知哪儿去了。发行国债的利率高也成为限制中国国债发行规模化的一个瓶颈,但是,央行又不能继续降息,因为中国是个储蓄率比较高的国家。如果利率太低也没人去存钱,甚至会大量的取钱,那么银行也撑不下去。在中国政府发行国债的同时,其实地方政府也没有闲着,我们看到地方债也在加速发行。

截止五月末,地方政府实际发行的专项债券21000多亿元,完成了今年提前下达新增专项债券额度的93.9%,大部分用于新、老基建工程。半年不到的时间,全年的债券发行额度全都用完了,今年极可能会继续增加额度,否则它后面的日子就过不下去了。目前,中国政府又在启动2008年时举债搞基建这样一个老招老办法,意图非常明显,就是用这种招数刺激经济。这样做目的,其实只是为了增加GDP的数字,为了GDP好看,而不是真正要去改善实体经济。同时,这样也增加了金融的风险,主要是债务违约的风险。

6月18日,中国银监会主席郭树清在第12届陆家嘴金融论坛上就表示,各国已经出台的财政金融刺激措施规模可以说史无前例,但它的边际效应在逐步递减。目前来看,疫情还可能在比较长的时间内与我们生活共存,一些国家还在酝酿进一步的刺激政策,建议大家三思后行,应当为今后预留适度的空间,中国不会搞大水灌漫。但是,我们只要仔细的看一看就会发现,中国不管是货币政策还是财政政策,其大水灌漫的力度,一点都不比其他国家差,甚至有过之而无不及。一边嘴巴上说不搞大水灌漫,其实身体是非常诚实的。

那么除了超常规发行国债和地方债之外,财政见底的另外一个表现就体现在中国政府将对实体企业的救助责任开始甩锅。甩给谁?甩给银行。6月17日,中共总理李克强主持召开了国务院常务会,他要求中资银行通过引导贷款利率和债券的利率下行,来发放优惠的利率贷款,向各类企业让利1.5万亿元,就是让银行给企业来让利。那么对于中小企业的困难,中国政府没有象美国等其它一些国家,实施的实质的货币援助,而是将责任转移到与经济实体共生关系的银行身上,那么这可以说是一个典型的甩锅推卸责任行为。政府的逻辑就是实体经济不行,最终将传导到金融体系中的,希望银行通过一定程度的让利,给企业提供成本较低的贷款与企业共度时艰。根据估算提出延期还本付息,优惠利率贷款等通过政策补贴实现让利,银行还要承担的让利规模,大概是1.2万亿元。那么以2019年银行1.99万亿元的利润来计算,如果要让利1.5万亿的话,基本上就要占到银行总利润的70%,银行要减少75%的利润,这完全是要银行的命。上万亿的金融让利规模,引发了市场对银行利润收窄的担忧。所以在6月18日开盘后,沪深银行股就全线大跌,上证银行股的指数一度下跌了1.2%。这就是银行股对国常会精神的一个恐慌性反应。

其实中国商业银行自身的问题也很多。近期银行发生挤兑的事件,就说明中国银行资产质量恶化,面临着客户信贷违约逾期等一些风险。如果在这个时候,按照李克强让银行向企业让利1.5万亿这样的计划,那么银行的问题可能就会集中爆发,金融危机可能马上就到了。所以这又是李克强地摊经济后的一个昏招。那么现在的情况是,中国财政已经到了山穷水尽的地步,不管是税收还是非税收的收入都在大幅度下降,而开支还在增加。不管是发行国债、地方债还是要银行为实体企业让利这样一些办法,几乎都可以说走到了极限,没有任何办法。所以才出现了开头的那一幕,对电商的小店主征税,追缴三年的税款,这完全就是一个末路疯狂的行为,这毕竟是在蚊子腿上割肉,就算全部都收上来也捞不了几个钱,对于中国财政也是杯水车薪。那么地摊经济熄火了,现在要把这些规模不小的电商就业人员都整垮的话,那么中国的失业问题可能会更加严重,火上浇油。现在违约潮、断供潮可能随时都会加速,那么中国的各种社会问题都会到来。

这让我就想起了2016年看到的一则新闻。当年全国招募的公务员中,税务相关的公务员就占了60%多,我就知道以后肯定要加强收税。这批人培养了3、4年,现在终于派上用场了,来查你的电商税,而房产税也正在征收的路上,所以说中国政府确实是“眼光超前”,知道这些如狼似虎的税务人员迟早会派上用场,所以在3、4年前就开始找了。按理说,现在经济不景气,那么最应该压缩的其实就是公务员,这些人的“三公”消费有多高啊!他们消耗财政资金是最多最疯狂的一个群体,这些人最应该被裁员精简,这才是压缩财政开支、为财政减负的一个好办法,但现在的情况是,公务员还在扩招。去年11月举行笔试的2020年度的国考,计划招录是2.4万人,相比于上年度1.45万人的招聘计划来说,增加了70%。从省考来看,目前已经启动了2020年公务员招录的省份,比如江苏、上海、北京,他们的招录规模都比去年有大幅度增加。今年,山东招录公务员的规模从3047名增加到了7360名,翻倍都不止,而福建计划招录的是3724人,也比去年的2471人多,增幅达到了50%。此外,尚未正式启动公务员招录的,象湖北省已经明确2020年公务员招录计划也要增加20% ,选调生的招录计划增加50%。

大家知道,湖北这一次财政亏损非常严重,在全国所有的省份是垫底的,在这种情况下还扩招20%,选调生扩招50%。大家看看,财政在大幅度恶化,这样山穷水尽的时候,中央政府和地方省政府居然还在大规模扩招公务员,大家觉得主要招的都是一些什么岗位的公务员?如果不出意外的话,我觉得首先招的应该是税务人员,帮助政府掘地三尺来敛财、捞钱、征税。其次,就是招聘维稳、警察人员来帮助维持社会的稳定,用暴力维持治安。那么,财权和暴力可以说是政府最后必须的两个工具,这事关他们政权的稳定。

前段时间,这个政权让77个国家暂时停止还债,而就在前几天,习近平又免除了非洲国家今年到期的所有债务,“宁赠友邦,不予家奴”,这就是他们七十年来一贯的策略。自己的民众在大饥荒中饿死几千万,他们也会将粮食搜刮走,去支援国外的老朋友,这才是他们的本性,才符合他们的党性,所以要收刮网店电商三年的税收而免除七十多个国家的外债,他们一直都是这么干的。所以,如果指望中国政府最后会压缩开支、节流减员过苦日子的想法都是幻想,就算财政破产了,政府也会变本加厉捞钱,加固税务和暴力机器,掘地三尺,挖掘民脂民膏来维持政权的稳定。经济越萧条,税务会越重,民众受到的盘剥和压力会越来越大!你不服你想反抗,对不起,招了那么多的公务人员、警察,它们可以对付你打压你。所以我认为,改革开放40年来最黑暗的一段时间才刚刚开始。生活在中国的朋友们都要做好准备!

 

 

文章转载自  看中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