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UBHOUSE必死无疑

作者
子戈

Clubhouse

2020年12月1日,马斯克在柏林参加颁奖典礼(图片来源:Britta Pedersen-Pool/Getty Images)

 

Clubhouse,带来了2021年第一场互联网热潮。

每个拿到船票登上这艘船狂欢的人,既是欣喜的,又是悲伤的。

他们很清楚,这艘船一定会被击沉,只是时间问题。

只是没想到,这么快,门就关上了。

Clubhouse被墙了,这是所有人都能预见的结果。

只是没想到,一切竟来得这么快。

昨晚7点,我和朋友正在群里闲职,刚好说起有关Clubhouse前途命运的话题,不想朋友Po来一张截图,正是Clubhouse被墙的消息。

这么快吗?我迅速点开App,果然,“无法连接”的红字赫然醒目。

掐指一算,自Clubhouse爆火到凉凉,不过短短几天的功夫。

大国速度,可见一斑。

遥想当年,Google退出,前后折腾了四年;脸书被墙,用了五年;Twitter存活了三年;Youtube也有两年。

而这一次,只有几天。

我看看网络上一片哀嚎,不禁开始回想这几天发生的事。

Clubhouse的热与凉,实际是同一套逻辑使然。

从这件事背后,你能看到当下时代的中国或稀缺的精神,以及那道巍然耸立的墙。

比如埃隆.马斯克的作用,正是他在1月31日的推文,引爆了这款这款App,使其迅速破圈:再比如Clubhouse所采用的邀请制,制造了“一码难求”的火爆景象;以及Clubhouse上聚集着各领域的大咖,如李开复、梁文道、姬十三……他们免费分享各自的见解,令人不想错过。

诚然,这些原因各有道理。

但我觉得它们都不是问题的关键,或者说,它们只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而不是决定性的因素。

那什么才是决定性的呢?

在我看来,一款软件能够爆红通常只有一个原因,那就是它有效缓解了某种普遍存在的“饥渴感”。

Clubhouse同样如此。

它之所以能俘获众多中国用户,绝不是因为功能或技术,而在于它营造的一种极度稀缺的言论氛围。

这种氛围,细说,可拆分为三点:广场、声音和对话。

先说“广场”。

如果给Clubhouse下个定义,我会说:它一个自由的言论广场。

进入它,就像置身于广场一样。广场上围着不同的圈子,你可以选择在任何一个圈子前驻足、旁听,举手发言,也可以随时离开。

这种广场的魅力就在于它是百无禁忌的,可以畅所欲言;同时它又因兴趣而聚合,让人总能找到归属。于是,小到一群影视从业者联合吐槽制片方,大到两岸同胞对某个政治议题各抒己见。在这里,都有它的舞台。

其次,声音。

你也许觉得“言论广场”这个概念并不新鲜,很多论坛、BBS不也是这样吗?

是的,但Clubhouse最特别的一点是:它不支持文字、图片或表情,而只支持“声音”这种表达方式。

从产品角麦看,它秉承“少即是多”的设计理念。

而另一方面,声音还有其不可替代的优势,在于它是一种更具人性温度的表达,比文字更能激发同理心。

同样一个故事,由文字书写和由当事人讲述是截然不同的效果。正如当统一的“宋体5号字”转化为“起伏的声波”时,抽象的符号也就具象为了鲜活的生命。

例如Clubhouse上,一个留学莫斯科的中国女孩讲述她的经历。疫情期间,她身边很多同字都被各自国家派来的专机接走,只有她被拒绝回国,只能驻备当地。

她并没有过激的言论,只是平静地诉说自己的孤独。但从她的讲述里,你却能感到在“连续多少天无新增病例”的数字背后,隐藏着一个女孩怎样的无奈。

这就是声音的价值。

面对声音时,我们才得以摘那些由文字塑造的标筌,如国别、地域、种族、性别……而把对方重新指认为一个“人”,从而有了共情的可能。

最后一点,对话。

这也是我听Clubhouse这几天,感触最深的一点。它营造了一种和谐、理性的对话氛围。

我常听的几个论坛,几乎都是如此。

他们或谈论女性主义话题,比如性骚扰、职场困境,或谈论政治议题,如缅甸的民主进程、拜登的对华政策,但不管怎样,都严守一个规则,那就是:无论名人还是普通人,都要排队上台,每人2分钟时间,表达自己的观点。且过程中不能批判别人,也不会被打断。

这一规则,给了每个人平等的表达机会。此外更重要的是,它提醒我们:比起表达,安静聆听才是通向理解的前提。

从这个意义上讲,Clubhouse大火的深层原因,不在于技术创新、名人效应,甚至不在于禁忌话题,而在于它提供了一个畅所欲言的空间,使得每个参与者感受到平等的尊重,并在一种多元的对话与聆听中,重新去期待共识。这是当下这个嘈杂且戾气横生的互联网舆论场所无法提供的体验。

至于Clubhouse能维系多久,很难说,但至少在这短皆的8天里,它让人依稀看到了一点久违的光。

然而,光是可怕的。

特别是当那光带有理性、自由的光晕时,就更令人感到不安。

因为在有关部门看来,理性意味着反思的开始,而自田和失控又是同义词,这两者背后都携带着巨大的势能,对稳定构成莫大的威胁。

如果只是一部电影,我们只需祭出剪刀手,把刺眼的光——剪去就好。

而面对那些无法裁剪的光,我们也并非束手无策,因为我们还有一道高耸的墙,能将它们决绝地挡在墙外。

Clubhouse就这样成了墙外风景,但也不用太悲观,因为过不了多久,一定会有人开发出中国版Clubhouse来。

不信你看那些被墙的前辈网站们,Google,Twitter,Youtube,Quora……哪个现在没有中国版?

更何况,Clubhouse使用的实时音频技术,原本就引进自一家中国公司。

万事早已具备,唯欠的“东风”——就是等有关部门把相应的监管技术打磨成熟,能实时监控声音里的敏感词,这事儿自然能成。

可直到了那时候,这个阉副版的Clubhouse,还有存在的意义吗?我们所期待的那些畅所欲言、理性对话的声音还能出现吗?

或许很难了吧。

但有一点是可以肯定的,它依然有不菲的商业价值。

因为百万主播们早已吞刀霍霍,整装待发,奔赴这下一个带货的风口。

(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立场和观点)

 

 

 

来源:枪稿LIT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