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沪宁高调称赞华国锋 中共传达了何种政治讯息?

 

1979年华国锋在欢迎穆罕默德的一场晚宴上讲话。

1979年华国锋在欢迎穆罕默德的一场晚宴上讲话。(图片来源:维基百科)

 

2月20日,时逢中共前领导人华国锋诞辰100周年,中共官方举办了高规格的座谈会。据大陆官媒报导,在北京人民大会堂,中共政治局常委王沪宁发表讲话,中共政治局常委韩正也出席了这场座谈会。

讲话中,王沪宁评价华国锋是中国共产党的优秀党员,久经考验的忠诚的共产主义战士,无产阶级革命家,曾担任党和国家重要领导职务,为中国革命、建设、改革奉献了毕生精力。他历数华国锋参加革命历史,直到“一举粉碎四人帮”,“挽救了党,挽救了中国社会主义事业”。表示,“党和人民永远不会忘记他做出的重要贡献”。

对于之后的生平回顾,讲话只提及1980年9月,华国锋不再兼任国务院总理职务。1981年6月,在中共十一届六中全会上,他辞去中共中央主席、中央军委主席职务,担任中央政治局常委、中央副主席至1982年9月。王沪宁总结,“华国锋同志的一生,是革命的一生、战斗的一生、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一生。他为党和人民事业作出的重要贡献,将永载史册。”

一直以来,华国锋被视为是过渡性的中共领导人,直到邓小平取而代之,启动了中国的改革开放。过去,他的名字总是和“两个凡是”联系在一起。在中共官方的叙史中,这也是华国锋辞去中共中央和国务院最高领导职务的理由之一。但实际情况是,当时中共总的精神,是要求“服从同四人帮斗争这个大局”,“毛主席、毛泽东思想这把刀子不能丢”。在此背景下,“两个凡是”的提出是有特定的指向,无论在老干部平反还是对待邓小平复出问题上,都不是华国锋一个人的决策,而是当时中共高层的共识。

1978年,理论界议论蜂起。彼时,中共宣传部门的官员顾虑甚多,希望华国锋能出面讲讲理论问题,以统一思想。华的看法是,现在议论多,思想活泼,他主张让大家讨论,各抒己见,说讲早了人们会认为党中央主席讲了,大家就不好说了。客观上给了人们讨论问题以某种宽容。

而“真理标准”文章发表前一天,华国锋出访回国。据华本人回忆,因为有许多事情亟待处理,没有顾上看。1978年6月至7月间,他听到关于这篇文章的争论情况,才知道对文章有不同看法。没有材料显示,华国锋本人否认主题好;也没有材料证明,华对这场争论施以了打压。另一个值得注意的现象是,“真理标准”文章发表后,一些主要报纸和理论刊物非但没有停止反而继续发表有关文章,地方官员也纷纷表态支持,倒是反对的观点在报刊上鲜有出现。如果华国锋真要“压制”这场讨论,事情也许会变得更加曲折复杂。

1978年12月召开的十一届三中全会,是中共历史上具有里程碑意义的一次会议。但对华国锋来说,却成了他政治上的“滑铁卢”,自此离开权力核心。

华国锋并非中共历史上强势的政治领袖。也正因为此,他主政的两年多,历经毛泽东逝世后的权力真空填补以及从他本人到邓小平的过渡。两场变局,中国社会保持了平稳和安定,避免了可能发生的新的震荡,并开始了深刻的社会变化和转型。对于他的贡献,胡耀邦在1978年12月的一次会议上说:“我个人的看法是粉碎四人帮两年多来,是拨乱反正的两年,是扭转乾坤的两年。两年多,我们搞了一场政治上的搏斗,阶级斗争的大搏斗,确实是一场政治大革命,出现了多少惊心动魄、雄伟壮观的场面。两年多时间扭转乾坤,原因自然不是单一的,而主政的华国锋不能不是一个重要因素。”

几十年来,中共官方对华国锋主政两年的评价尽管有贬有褒,但不可否认的是,在过去相当长的时间内贬多于褒,以至他成为中共历史上至今尚未“盖棺而论”的重要人物。

然而,华国锋去世后,官方评价开始有了变化,以新华社2008年8月31日播发的《华国锋同志生平》为代表,对其平反冤假错案、经济建设、拨乱反正、恢复党和国家政治生活的正常秩序等工作给予了肯定评价,不提“个人崇拜”等问题。华国锋诞辰90周年之际的纪念文章,原题为《为党和人民事业奋斗的一生》,发表于《人民日报》2011年2月19日要闻版,署名为中共中央党史研究室,也作出了极高的肯定。

而结合此次华国锋百年诞辰被高调纪念,其用意除了对当事人生平的论断,背后也是中共面对改革开放前后不同历史时期的一次态度展现。在官方看来,二者虽有区别但相互联系,并不是矛与盾的互斥关系,前后三十年,始终走的是一条民族复兴之路。如中共党魁习近平所言,不能用后者否定前者,也不能用前者否定后者,应该坚持实事求是,坚持真理,修正错误,发扬经验,吸取教训,在此基础上来推进事业。在中共看来,不论时代如何发展、条件如何变化,对党忠诚始终是第一位的要求,而华国锋的政治品格与性格特质,或为此提供了更为生动的注解与借镜。

 

 

 

文章转载自  看中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