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企违约救不救 中共陷两难
2020年,中国企业债券违约金额走高,并且违约主体也从民企转向了国企,AAA投资级别的国企接连出现违约,到了今年,中共国企延续了2020年末以来的惯性,继续接连爆出违约。这不仅突显了中共体制下庞大国企的虚弱,也影响到了中共圈钱的步伐。
被中共视为“顶梁柱”的国企为什么会违约频发呢?今天我们就围绕这个话题,和大家聊聊中共虚胖的国企、盲目自信的政府官员、以及巨大的债务风险。
虚胖的国企
我们先来说说这个虚胖的国企。2020年8月,《财富》发布了最新的世界500强公司排行榜。当时,北京当局兴奋的在中共国务院国有资产监委会的官网上宣布,中国大陆,包括香港地区,上榜的公司数量达到124家,首次超过有121家企业上榜的美国,这124家企业里面,中共国务院国资委下属的央企中,有48家上榜。对于这个排名,中共非常高兴地说,中央企业的发展带动了中国企业群体性崛起。
那么,世界500强企业的排名规则是什么呢?这个排名,基本上是按照企业规模来排名的,这里的规模,或者是用销售收入来衡量,或者是用净资产规模来衡量。但是,需要注意的是,规模大并不一定代表企业实力强,什么意思呢?这就像是一个人体重高,但是不一定代表身体强壮,是一样的道理。
《财富》也在报导中指出了这一点说,中国大陆的公司,2020年的平均销售收入与2019年相比有所提升,但是,中国企业盈利水平较低。
我们来看具体的数据,2019年,上榜的124家中国企业平均利润不到36亿美元,大约是美国公司的一半,而且,也低于全球500家大公司41亿美元的平均利润。如果按照平均销售收益率来算,上榜的中国公司平均销售收益率是5.4%,低于美国公司的8.6%。再看平均净资产收益率,上榜的中国公司是9.8%,也低于美国企业的17%。
销售收益率是指的企业税后净利润与销售收入之比,平均净资产收益率是指的税后净利润与平均净资产之比。也就是说,上榜的中国企业,平均每产生100元的销售收入,最终的税后净利润是5.4元,而美国公司是8.6元;同时,这些中国企业平均每100元净资产,可以产生9.8元的税后净利润,而美国公司则可以产生17元。所以,这个盈利能力谁高谁低一目了然,这些上榜中企的情况也说明了中共国企普遍存在的虚胖体质。
但是,关于这个“中国企业盈利水平低”的真相,中共自然是避而不谈了。除了盈利水平低之外,我们看到,中共国企,尤其是AAA投资级别的国企,近期接连发生了债券违约事件,所以,这也说明中共国企的债务风险也是非常巨大的。我们接下来就说说这个债务风险。
国企违约频发
媒体报导,2020年,中资企业在国内市场以及离岸市场,发生违约的债券规模达到300亿美元,比2019年同比上升了14%。
以中国国内债券市场为例,中共国家级智囊,国家金融与发展实验室给出的数据是,2020年,中国国企发生的债券违约金额达到718亿元人民币,占总体违约金额的51%,是2014年以来的新高。
我们简单回顾一下国企违约事件。2020年2月,北大方正债券违约;11月,河南永煤、华晨汽车、清华紫光,接连发生债务违约。到了今年3月,河北省国资委全资拥有的冀中能源技术性违约,紧接着是重庆国资委100%拥有的重庆能源票据逾期。
这里我们解释一下冀中能源所说的“技术性违约”,这种违约主要是指债券发行人具备还款能力,但由于资金调度或是操作时间安排不当,未能及时兑付的情况。但是,很多分析师表示,中国国内市场的一些“技术性违约”,本质上讲,并不符合国际上对“技术性违约”的认识,而更像是实质性违约。有些企业,会打着“技术性违约”的旗号,掩盖自身流动性差、财务杠杆高等问题。
我们看到,从去年到现在,中共国企是扎堆儿爆出违约,那么,被中共称为“经济发展顶梁柱”的国企,是怎么走到了违约频发这一步的呢?
信贷宽松下债务高企
在过去的20年中,中共多次进行信贷宽松。最典型的就是2008年时,中共推出了4万亿财政刺激政策,在此政策下,社会融资规模快速上涨,之后在2012年、2015年、2020年年初,中共多次信贷扩张,社会融资规模增速也都随之上升。
中共人民网曾报导,在4万亿投资计划后,银根极度宽裕,几乎是追着国企放贷。而国企也因此走上了一条高负债经营的道路。
一面是大量的低成本借贷,而另一面,则是缺乏高质量的项目,于是企业渐渐积累出了高额的负债,形成了高昂的财务成本和利息费用,而这种情况,在中共的国企和央企中非常的普遍,曾有央企的财务总监感叹,一年下来,税后净利润还不如利息费用高。
我们就以进入世界500强的一些中共央企做例子,看看它们2019年时的数据情况。像是中国五矿集团,2019年时,合并利润表上列示的利息费用高达141亿,而该企业当年税后净利润才104亿。中国华能集团利息费用是261亿,而税后净利润才115亿;中国铝业集团利息费用是150亿,而税后净利润才30亿……
有兴趣的朋友,可以查一查这些500强里的中国企业,究竟有多少是一年下来,净利润还不够支付利息费用的?可能结果会吓一跳。
除了财务成本高,高额的债务带来的是高杠杆和高债务风险。根据中诚信给五矿集团提供的评级报告,我们了解到五矿集团2019年的资产负债率达到76.5%,总债务是息税折旧前利润的8.24倍,意思就是如果靠自身的营运来偿还身上的债务,大约需要八年多。
那么这些高杠杆高风险的企业是如何还钱呢?主要方法,就是通过再融资,说白了,就是借钱来还钱。他们或者是在债券市场上再发一笔债券来还钱,或者是从银行借钱。可是当国企在债券市场上接连出现违约时,那么就会直接冲击债券市场上投资者的信心,使得企业在债券市场上融资更加困难。根据国金证券的数据,2020年有771支信用债取消或者推迟了发行,比2019年增加了300多支。而大陆媒体报导,2021年截止到3月19日,已经有77支AAA评级的债券取消发行,占比将近四成。
在债券市场融资环境冰冻的情况下,怎么办?企业只好转向银行,而银行大多也是由中共政府所拥有的,有很大可能性会看在政府的面子上继续支持国企。但是,这一看似合理的逻辑,又被今年重庆能源发生的银行票据逾期所打破了,所以,不少投资者纳闷,中共到底还支持不支持它的国企?
市场化处理风险
中共政府在还债上对国企的支持,往往是通过银行来实现的。政府可以出面帮企业和银行协调。有些政府甚至直接下达红头文件要求银行不抽贷款继续支持某些国企,但是银行也面临着坏帐压顶。3月初的时候,中国银保监会主席郭树清曾表示,2017年到2020年,中国银行业处置了8.8万亿元的不良贷款,规模超过之前12年的总和。其中,单单2020年就处置了3.02万亿。所以,银行面临的风险也不容小觑。可以说,在这个局面下,借款人和贷款人都是中共的,应该帮哪一边呢?
对此,中共提出了“市场化”解决债务,但不少人担心,这种“市场化”为国企逃废债提供了可能性。比如企业融资的时候,投资者之所以投资国企,在很大层面上考虑了企业背后可能获得的政府支持,那为什么到还款的时候,中共就以“市场化”为名放手让企业违约不还钱呢?
在去年永煤违约的时候,网上有篇点评河南财经官员的文章火了,文章的题目是“自信又精分”,这个精分指的就是“精神分裂”。自信是指什么?文章中引述了一段河南政府官员说的话,这些官员说,永煤出现债务问题,主要就是因为市场化操作造成的。过去可能会借款帮企业还债,但现在政府更自信了,不会因为企业债务违约就救助,而是要倒逼企业去改革。
这段话,让无数网民吐血,感叹中共政府的自信真是别出心裁,可以“自信”地放任永媒违约。可能有不少这样的中共官员,被中共夸耀的500强企业骗得自信膨胀,但是,规模大,并不代表企业实力强,更不代表企业财务状况健康。
对中共来说,频繁发生的国企违约,绝对是个糟心事,因为一旦投资者对中共国企完全失去信心,中共就别想再圈钱了。
文章转载自新唐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