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灰犀牛”奔跑 开发商集体“躺平”
房地产被官方定义为威胁金融稳定的“灰犀牛”,恒大集团债务危机爆发,其它众多的开发商都有巨额债务,近2个月来有500宗地块流拍,也会进一步影响地方政府的财政收入。
中国银保监会主席郭树清今年在一次新闻发布会上承认,“房地产领域的核心题目仍是泡沫比较大,金融化、泡沫化倾向比较强,是金融体系最大灰犀牛。”
“灰犀牛”这一概念,是由美国学者米歇尔·渥克(Michele Wucker)2013年1月在达沃斯全球论坛上首次提出,并在她的《灰犀牛:如何应对大概率危机》一书中做出具体描述:“灰犀牛指的是概率极大、冲击力极强却被忽视的风险,一个我们应该意识到的风险,就像一头两吨重的犀牛,把牛角对准我们全速攻击。”
早在2017年7月17日,中共党报《人民日报》发表了评论文章《有效防范金融风险》,文中提到:“防范化解金融风险,需要增强忧患意识......既防‘黑天鹅’,也防‘灰犀牛’,对各类风险苗头既不能掉以轻心,也不能置若罔闻。”
“黑天鹅”通常指的是小概率但影响巨大、难以预知且罕见的事件。2008年的全球金融危机被经济学界认为是典型的“黑天鹅”事件。
中国监管部门一直关注着房地产市场,去年8月20日,要求开发商遵守一系列准则来提高他们的信用度。这些准则限制了他们的借贷能力,使它们的偿还债务的压力加重。
据《路透社》报道,目前北京当局最担忧的是,恐发生一波房地产开发商崩溃倒闭;恒大集团甩卖资产可能会导致行业倾轧,导致债务高企的房地产开发商崩溃,使这个占中国经济四分之一的领域陷入瘫痪。法国外贸银行分析师艾西亚(Alicia Garcia Herrero)说,“中国最显而易见的‘灰犀牛’,也就是房地产行业正面临越来越大压力。”
在上周,杭州、沈阳、合肥宅地成批量流拍,开发商不再拿地而纷纷集体“躺平”。据统计,今年6至7月,中国各城市已有近500宗地块流拍。市场开始担心,地方政府一旦失去卖地收入,财政拮据问题将会进一步恶化。
中国楼市的寒冬提前来临。已多年连续大规模卖地的浙江杭州,近期第一次在土拍市场受到冷遇。截至9月15日,杭州第二批集中供地10宗竞品质地块报名截止,有9宗地块报名未达标,相当于提前宣告流拍。
分析指,现在各地房源很多,房价高企好多人买不起房。开发商资金无法回笼,就没资金去拿新的土地。现在政府把土地挂在网上,但拍卖的时候流拍,开发商不再拿地。
那么“灰犀牛”有多大?房地产开发商欠多少钱?
中国国家统计局的数据显示,2019年开发商负债总额达到76万亿元(人民币,下同)。这是一个巨大的数字,那一年,中国的国内生产总值(GDP)是99万亿元。
值得注意的是,开发商的收入很大一部分是购房者为其新家支付的预付款。这些资金不支付利息,相当于是开发商的无息贷款。此外,它们没有具体的到期时间。购房者承担施工延误的风险,这将延长他们提前付款和入住之间的时间。
截至2020年底,中国各银行的房地产相关贷款余额49.5万亿元。其中,个人住房抵押贷款34.4万亿元。
9月20日,《自由亚洲》电台文章认为,尽管中国自然资源部在8月曾召开闭门会议,要求各城第二次集中供地的宅地溢价率不得超15%,且不得提高起拍价,被视为地方政府让利,但是置身严格调控大环境中的房地产开发商,多数还是选择了“躺平”。
文章指出,在中国房地产市场中获益最多的不是开发商,而是地方政府:“政府已经获得了房地产开放项目中的70%,从土地价格到后期的各种税收和收费,剩余30%既有房地产商利润,又有造价成本,还有各种费用。但是这30%要养活几十个行业。”
中国各地政府去年从土地出让中,获得8.4万亿元收入,同比增长16%。但是,不久前中央政府要求,地方政府的土地出让金将全部划入国家税务部门,这加强对地方财政的控制。
来源:看中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