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地方债发行量创纪录 财政缺口越来越大

作者
文龙

 

地方债总额实际高于政府公布的数字,财政收入缺口也越来越大。

地方债总额实际高于政府公布的数字,财政收入缺口也越来越大。(图片来源:Adobe stock)

 

数据显示,中国地方政府债务增长幅度明显加速,10月发行规模环比增加上千亿元人民币,并创年内第三高,仅次于8月和5月。分析报告指出,地方债总额实际高于政府公布的数字,财政收入缺口也越来越大。

今年累计发行规模超过6.48万亿元(人民币,下同),高于去年全年的6.44万亿,刷新历史纪录。

中国财政部10月22日表示,2021年新增专项债额度尽量在11月底前发行完毕。各地方政府都在加快发行进度,10月专项债发行规模超6,400亿元,创出年内月度发行规模新高。今年迄今为止,专项债的累计占比也进一步升至逾六成。

受COVID-19疫情的影响,北京当局在2020年首次放弃了设定年度GDP(国内生产总值)增长的目标,同时大幅调升预算赤字率至3.6%以上,并安排一万亿抗疫特别国债。不过在今年再次设定了经济增速的具体目标,将GDP增长目标设为6%以上,赤字率按3.2%左右安排,居民消费价格(CPI)涨幅3%左右。

据中泰证券研究所报告,10月地方债净融资规模亦创出年内新高。截至10月底,新增地方债(剔除中小银行专项债)完成全年额度的82%,相比去年(95%)和前年(98.6%)的发行进度有所滞后,但差距较上月明显缩小。

据路透计算,10月地方债平均发行利率3.36%,较上月上行12个基点(bp);平均发行期限13.55年,基本持平上月;平均发行倍数则小幅下降。

在今年北京当局“两会”通过的预算中,2021年新增地方政府债务限额为44,700亿元,其中一般债券限额8,200亿元,专项债券限额3.65万亿元。

高盛在10月发布的报告认为,中国地方债总额已由2013年的16万亿元增至2020年底的53万亿元。这个数字相当于中国GDP的52%,且高于官方公布的政府尚未清偿债务总额。

地方政府融资平台是中国各地政府可让贷款不出现在资产负债表上的借贷渠道,但是,金融市场仍将其视为地方政府负债。

所谓地方融资平台,是指地方政府发起设立,通过划拨土地、股权、规费、国债等资产,迅速包装出一个资产和现金流均可达融资标准的公司,必要时再辅之以财政补贴作为还款承诺,以实现承接各路资金的目的。

现在中国经济增长面临更多阻力,包括消费低迷、内需不振、房地产开发商债务导致的土地需求下滑、拉闸限电和疫情导致供应链中断等,都是北京当局棘手的问题。

撰写报告的高盛经济学家魏静娴发现,中国地方政府融资平台债务大多集中在基建、交通和工业集团等产业,合计占债务总额近近40%。其中江苏省负债占全国之冠,去年达到约8万亿元。

对此,魏静娴在报告中写道,“可能需要更多的官方地方政府债券发行和增加地方政府融资的灵活性来支持整体经济增长。”

高盛的计算是基于对2000多家地方政府融资平台的有息债务报表的分析,包括债券和银行贷款。此外,报告还提及,中国地方政府融资平台发债筹资金额,约6成用于偿还2020至2021年到期债务,而非用于新投资。

不仅债务规模巨大,政府财政收入也出现问题。

中国财政科学研究院发布财政蓝皮书《中国财政政策报告(2021)》,对十四五时期财政收支作出预测,未来几年财政缺口规模将扩大趋势。

报告显示,因去年基数较低,以致2021年财政收入增速显著提升外,十四五期间财政收入增速继续放缓,而财政支出却保持增长,平均财政支出增速在7.5%以上。

报告称,若与2020年比较,在不考虑改革的情形下预测,2021年财政收支缺口会收窄至约4.7万亿元。不过,此后几年财政缺口规模将维持扩大态势,预计到2025年,财政缺口将达10.7万亿元。

 

 

来源:看中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