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首人选或反映中共未来政治走向

作者
李子壬

习近平认为香港未来的发展大计只是融入大湾区,充当深圳的配角。(图片来源:RFA)

习近平认为香港未来的发展大计只是融入大湾区,充当深圳的配角。(图片来源:RFA)

 

香港特首提名期将于4月3日,即本周日展开。截至3月28日,还未有任何重量级人物宣布参选。众所周知,特首选举一直是由北京在背后操控,各路人马即使有意入场竞逐特首宝座,也须北京点头。时至今日,特首争夺战仍一片死寂,可见北京方面并未有心仪人选。

香港是外资进入大陆的枢纽

香港经历反送中和国安法,未来5年谁来掌舵备受注目。从中共角度来看,香港是一个让人“又爱又恨”的地方。这个被大英帝国统治逾150年的殖民地,不是一个普通城市,而是国际金融中心、贸易和航运中心,更是为中国吸纳外资不可或缺的窗口。据中国商务部数据显示,2019年1至4月中国吸收外资总额为428.3亿美元,其中310.6亿美元来自香港,占72.5%。

香港之所以有“吸金”能力,不外乎几点:一、香港是自由贸易港,零关税。二、香港过去一直奉行“小政府、大市场”的原则,一切由市场主导,政府甚少干预。三、香港实行欧美的普通法体系,这亦是外商所熟悉的法律。香港的“法治”保障了外资权益,让他们有信心来港投资。

香港金融发展局最近的调查报告显示,超过七成的国际金融机构均认为,香港是他们进入大陆的主要枢纽。除了上述优势,香港还有完善的金融监管制度,基础设施及配套等。此外,香港的税制亦相对简单。凡此种种令香港的地位远超越所有大陆城市。

香港民主、自由威胁中共统治

吸纳外资对于中共来说固然是好事,但事有利弊。香港作为一个自由的经济体必然也有言论自由、集会自由等诸多自由,这些对于极权的中共来说皆为“大忌”。过去25年,香港人为了捍卫民主、自由和人权,曾举行过无数大大小小的集会和游行。从2003年的50万人游行反对《基本法》23条立法,到2012年的反国民教育,到2014年的雨伞运动,再到2019年的反送中运动……

最终习近平以“快刀斩乱麻”方式强行将“港版国安法”在港实施,以“国家安全”名义将民主派斩草除根,并肃杀社会一切反对声音。从习近平及其他中央领导人的发言中不难发现,北京欲以深圳等城市取代香港。

2020年10月,习近平在深圳特区40周年庆祝大会上几乎没有提及香港,反而强调粤港澳大湾区建设是国家重大发展战略,深圳才是大湾区建设的“重要引擎”。不难看出,习近平对香港并无好感,甚至认为香港未来的发展大计只是融入大湾区,充当深圳的配角。

但不可否认的事实是,一旦失去香港,中共也将面临财困。尤其在疫情的2年后,全世界都在解封,逐步恢复社会经济秩序。如果中共还手持“清零”大棒继续毒打经济,那么习近平“新发展格局”则无法再上演下去。若经济一败涂地,势必影响连任。

中共重启香港经济地位?

早前香港特首林郑月娥亦效仿习近平在港实施“清零”,导致香港百业凋零,民生经济一败涂地,大量外资撤离。各方压力下,本月21日林郑不得不宣布为防疫政策松绑,包括恢复英美加澳等9国的航班,逐步开放早前关闭的“表列场所”等。

当然以林郑事事请示中央的做法,今次放宽防疫政策,固然得到北京的认可。近日亦有港府官员公开表示,香港是联系大陆和世界的桥梁,应继续发挥作为“中国的国际金融中心”的功能。换言之,香港应继续为大陆吸纳外资。

香港财政司司长陈茂波在网志中表示对香港经济前景有信心,并称“即既要遏止疫情也要稳住经济;既要稳住内部状况也要兼顾外部情势”;“动态清零”的同时也要稳住经济;要有底线思维,最终战胜疫情,推动经济全面复苏。

目前全世界都选择与病毒共存,经济也在恢复之中,中国能否跟上这一波世界经济复苏大潮还是未知之数。如果习近平欲保中国经济,必然要重启香港的经济地位,同时放弃在港实施“清零”等一系列吓走外资的高压政策。新一任特首固然不能是靠铁腕镇压而上位的李家超、邓炳强之流。何况此二人已经被美国制裁,更无法外访促进香港与世界的经贸交流。

因此下届特首人选,就成为中共未来政治走向及治港态度的真实反映。

 

 

来源:看中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