习近平去过的这个地方竟然是“境外势力”一手扶植
4月25日,习近平到中国人民大学考察。(图片来源:维基百科)
中共官媒报道,4月25日,中共总书记习近平考察中国人民大学,声称要人民大学坚持“党的领导”,“承传红色基因”等。
2017年10月2日上市的《中国新闻周刊》,在其封面故事《人大80年:从红色基因到中国学派》中,曾经曝光了一些中国人民大学鲜为人知的故事。或许会让很多人大跌眼镜!
“统一战线学校”
陈志军的母亲是华北大学的学生,人大建校后就留校工作,是人大劳动人事学院的退休老教授。因此,陈志军从小就是在人大校园里长大的。如今已旅居美国30多年的他通过越洋电话接受《中国新闻周刊》采访,他说,人大的前身陕北公学,并不像外界想象的那样,是共产党自己开设的面向党内的培训班,而是一所在当时的国民政府正式注册过的正规学校。“本来要叫陕北大学,但在此之前已经有了一所抗日军政大学。国民政府认为,在陕甘宁边区不需要办那么多所高校,因此,中共高层将其改名为陕北公学。”
仅凭这一点,就能够看出当时的国民政府和今天的中共政府的不同之处,要是在今天,显然是不可能有这样一所获得“正式注册”的学校的。
《中国新闻周刊》文章介绍,这所学校从一开始就带有明显的政治目的。
根据人大党史系副教授耿化敏的研究,在当时,延安是中共中央与陕甘宁边区政府所在地。时任中共中组部部长陈云提出“广招天下士”,要同国民党“抢夺”知识分子。因此,1937年成立的陕北公学,实际上是一所统一战线学校。
据报道,对于陕公的办学目的,毛泽东曾这样说,“要造就一大批人,这些人是革命的先锋队……”。
据统计,在1937~1941年间,陕北公学为中共先后培养了上万名干部。
陕北公学后来被并入华北联合大学,后又联合北方大学,成立了华北大学。中国人民大学便是在华北大学主体的基础上成立起来的。
因此,中国人民大学并非是一个普通意义上的大学。
不仅如此,令很多所谓“爱国”的小粉红们沮丧的是,这个中国人民大学的成立,《中国新闻周刊》介绍,“是经当时中苏两国最高领导人商讨后拍板决定的”。
刘少奇秘密访苏
上面这个说法可能会让很多小粉红产生疑问,中国成立一所大学,竟然需要苏联领导人拍板决定?!那好,让我们来看看它的来源。
《中国新闻周刊》是由《中国新闻社》出版。而《中国新闻社》简称中新社,直属国务院侨办。与中共新华社同为国家通讯社,但业务主要以对外新闻报道为主。也就是说,《中国新闻周刊》是标准的中共喉舌,也就是说,下面这些说法是其公开发布的。
“1949年6月底至8月中旬,以刘少奇为团长的中共中央代表团秘密访问苏联。在《关于向苏联学习党和国家建设经验的问题给联共(布)中央斯大林的信》中”,他们谈及建立中共国的八个问题,其中的第三个问题即“‘我们想请苏联为中国的建设管理人才办一所专门学校’”。“斯大林对此表示:‘这是好事,有困难,但可以办。’后经反复磋商,决定‘中国大学不设在阿尔马达(即今哈萨克斯坦的阿拉木图)而设在北平,由苏联派教授’。8月7日,毛泽东复电同意建校方案。这个差点儿就“建在中国境外的中国大学”,就是现在位于北京中关村大街上的中国人民大学”。
“根据中苏两国之前的约定,由苏联援助中(共)国建立人民大学。从1950年到1957年,人大先后聘请了98名苏联专家,是全国聘请苏联专家人数最多的高校。在这种情形下,中国人民大学的办学模式,从专业设置、人才培养、师资培训、教材编写到科学研究,几乎都是在苏联专家的指导下,参照苏联模式建立起来的。”
这就是中国人民大学的来历,一个由“中苏两国最高领导人商讨后拍板”成立的,由“境外势力”一手扶植的完全“苏联模式”的大学。
来源:看中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