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打垮中国经济 专家:习近平押宝基建有风险
2012年12月22日,中国一座正在建设中的桥梁。(Ed Jones/AFP via Getty Images)
中国经济在疫情中衰退,习近平重回投资基建的老路,地方政府拟定了几千个项目清单,中国今年计划投资至少14.8万亿元(人民币 下同)。但专家表示,押宝基建不是中国经济的出路,反而会推高债务,加剧金融风险。
习近平为基建定调 新一轮“大放水”在即
中共官媒新华社报导,4月26日,习近平主持中央财经委会议,把加大基础设施建设作为今年经济发展的重心。
会议称,全面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对保障国家安全、促进“国内国际双循环”、扩大内需等目标都有重大意义。
中共自称为“基建狂魔”,多年来投资基建一直是拉到GDP的重要手段。
美国彭博社近期汇总中共地方政府的公告,发现在中央要求下,地方政府拟定了几千个“重大项目”的清单。中国今年的计划投资至少达到14.8万亿元。
当局为投资基建定调,意味着新一轮“大放水”在即。中共央行4月25日宣布今年首次降准计划,下调金融机构存款准备金率0.25个百分点,释放长期资金约5300亿元。
业界预计,央行还会再降准并降息,以缓和疫情对中国经济的冲击。而此前,当局为化解债务风险和金融风险,曾声称不搞“大水漫灌”。
在融资方面,中央财经委会议会议称,要推动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模式规范发展,引导社会资本参与市政设施投资运营。
大纪元时评人王赫表示,根据今年的《中国政府工作报告》,财政支出规模比去年扩大2万亿元以上。同时,拟安排地方政府专项债券3.65万亿元。当局是希望通过押宝基建撬动民间投资,通过民间投资为经济增长加油。
不过,他认为,押宝基建不是中国经济的出路。
专家:基建投资推高债务风险
中国金融学者贺江兵对自由亚洲电台表示,北京重回投资基建的老路,显然是迫不得已。“这是因为当局已经没有别的招了。消费是刺激不出来的,因为老百姓都没钱,特别是今年中国经济明显下滑,大家都不敢消费。而全球最大的集装箱码头上海港,以及珠三角地区出现了一些问题,而且开工不足,产业链出现了问题。所以出口也指望不上,那么只能靠基建”。
贺江兵认为,中共再次启动“大基建”,融资难度会很大。“民企可能就不要指望了,地方政府也不堪重负,银行又受到了资本约束,也面临有关不良贷款的种种考核指标”。
美国首都华盛顿的民间机构信息与战略研究所所长、经济学者李恒青对自由亚洲电台说,近年来,中共政府对科技网络公司、教培、网游等行业的打压,以及对一些民营企业家的政治迫害,使社会资本对公权力越来越畏惧,削弱了中国民间资本参与基建项目的积极性。
王赫则表示,基建不仅没有显着撬动民间投资,而且会推高政府债务风险。中共2008年开始搞基建大跃进,成为中国宏观杠杆率(一国总债务与GDP之比)急升、政府债务剧增的主要因素之一。
他认为,基建投资主要来自从中央到地方加快部署的政府专项债。目前,中共地方政府的潜在债务数字庞大,最有可能引爆中国金融危机。
基建项目制造债务陷阱
另外,许多基建项目制造了大大小小的众多债务陷阱。以中国高铁为例,中国的高速铁路网不仅世界规模最大,而且还在快速拓展。截至2021年底,高铁超过4万公里。但高铁普遍存在运量低、运输效率低、运力闲置的问题,经营亏损。
国铁集团的前身——中国铁路总公司的财务报告显示,公司债务由2010年底的1.89万亿元增至2018年9月底的5.28万亿元。截至2021年9月30日,国铁集团负债5.84万亿元,负债率由去年同期的65.84%增加至66.14%。
但荒唐的是,中共仍在计划大规模修建高铁。2021年2月24日,国务院印发《国家综合立体交通网规划纲要》,称到2035年,高速铁路达到7万公里。
今年1月,国务院印发《“十四五”现代综合交通运输体系发展规划》,称到2025年底,高速铁路(含部分城际铁路)5万公里左右、覆盖95%以上的50万人口以上城市。
王赫:习近平押宝基建 拼二十大连任
王赫认为,习近平重回基建老路,与今年的二十大有关。2022年是中共的“政治年”,习近平三连任需要政绩,需要一定的经济增速。当局为刺激经济增长、应付眼前面对的经济衰退问题,继续走老路,押宝基建。但明白人都知道这是“饮鸩止渴”。
中共为什么非要这么做呢?王赫表示,《华尔街日报》的一篇文章给出了另一个解释:要展示中共一党制的优越性,必须领先美国经济。
4月26日,《华日》引述多名知情人士披露,习近平近期要求官员确保中国今年的经济增速超过美国。去年四季度,美国经济同比增长5.5%,超过了中国经济同期4%的增速,这引发了中共高层的不安,认为这是中共专政体制优越性的挑战。
文章转载自 新唐人